關注海光微信平臺
工業4.0與中國制造
信息來源:haiguang 日期:2016/07/28
工業4.0與中國制造
——淺談海光轉型升級
2013年4月德國政府發布了“工業4.0”的戰略規劃,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向全球經濟發力,并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中搶占先機,該戰略已經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工業大國都開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
工業4.0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等平臺整合資源,從而實現“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的一體化服務系統,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實現最高效率和效益。
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簽署了“工業4.0的戰略合作協議”,并在中國青島建立了第一個工業4.0合作示范基地。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綱領,意在完善中國工業4.0的整體實施方案和戰略規劃。
一 海光制造現狀分析
海光自1988年成立至今有將近30年的歷史,這三十年來海光經歷了由盛至衰,由衰至勝的發展之路,尤其在“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海光各項業績再一次向一個高峰邁進,準備步入即將來臨的“十三五”發展大潮中。
海光在這段發展歷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便是我們的研發、制造技術,工藝管理和生產基礎管理等方面的經驗,經過這些年的積累和沉淀,我們做到了在變壓器行業里生產種類最全,制造切換能力最強的磁性元器件制造商。
海光的產品可以說是目前最符合市場趨勢的少批量,多品種的典型代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制造環節的管理難度,比如換線工時的損失一直是制造業的軟肋,尤其面對市場的小批量,多品種,短交期,高質量的要求下的生產管理,海光在這一點上相對管理的還是不錯,但當海光制造遇上工業4.0的時候,我們發現還遠遠不夠。
德國企業和日本企業作為制造業的典型代表,在制造業一直是龍頭老大,他們的高品質,高效率以及高柔性的管理一直是我們的楷模。自2012年海光導入精益管理以來,點點滴滴的持續改善便不斷在制造的各個環節傳遞著能量,每一個品質改進的精益提案都是一次進步的積累和突破,JIT(準時化)生產和自働化(JIDOKA)的理念也在不斷加深,尤其在一些檢驗工序上已經實現了不依賴人可以完全防呆的生產,比如在空心線圈的繞線上也突破了出現異常自動停止生產的全自動化生產。但海光產品限于結構特性,很多的工藝基本靠人工完成,工裝夾具的導入是十二五期間在工藝上的重大突破,實現了部分工序的半自動化生產,可海光目前的任然有相當多的工序需要自動化生產來提高效率和品質。
面對工業4.0的智能化系統我們再看看海光目前的基礎管理,從5S管理到4M管理,流程管理、異常管理、可視化管理、TPM管理等還遠遠在精益管理的初期階段,故基礎管理的完善任然將是十三五發展期間的重點。
面對工業4.0的智能化系統,信息流將是所有過程的最關鍵因子。縱觀海光現狀,信息流的建設和運行還不足以支撐目前的系統發揮出最大的能量,主要體現在生產信息系統的不健全、品質信息系統的不健全、物流信息系統的不健全,完善信息系統也是即將步入工業4.0時代的必要途徑。
……
二 海光制造轉型之路
2015年既是海光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海光十三五發展的規劃之年,我們將面對著深圳基本工資的持續上漲帶來的制造成本的增加,也面臨著國際制造業發展環境下工業4.0的挑戰。轉型升級已經是擺在我們眼前的路,現在已不再是那個適者生存的環境了,而是強者生存的環境狀態了。當國務院頒布“中國制造2025”綱要時不僅僅是我們一個小企業面對了這樣的競爭環境,而是中國制造遇上了工業革面的變遷,唯有突破自己,方可繼續遙遙領先。
海光制造轉型升級之路便是從現在開始的戰略性調整,技術領域的突破,市場開發的突破,制造管理的突破,供應鏈管理的突破。
技術領域的突破可以分為研發領域的突破和工藝領域的突破,研發需要從OEM(委托加工)型逐漸轉換為ODM(委托設計加工)型,再到徹底獨立研發和擁有自己的品牌。工藝突破從現有的模式在引入工業工程的改善手法來來配合自動化生產。
市場開發目前主要集中在華為和艾默生兩大平臺,但隨著在新能源市場的不斷探索,一些新的項目將逐步開展起來。近年來家庭智能產品的興起也顛覆了以往的很多產品,尤其是以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產品,這些既是挑戰,也是未來進軍的重要領域。
市場渠道方面目前還是集中在傳統模式上,在電子商務領域涉及的很少,未來公司產品可以在電商平臺的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網等領域進行突破,尋求新的客戶資源,同時也讓更多的企業了解到海光變壓器的相關信息。
制造管理方面持續完善基礎管理,以精益管理的基礎部分為導向,持續強化5S管理,4M管理、異常管理、TPM管理。
供應鏈管理方面對內可以進一步完善市場需求、計劃與采購系統及物流配送,對外做好供應商管理,處理好材料的品質和交期,使所有供應鏈信息一體化。
轉型就是系統的升級,不斷更新補漏,以適應進一步的而發展,這便是海光制造的轉型的開始。
三 海光制造致勝之道
中國制造2025綱要里邊就提到未來中國制造業要普及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善等先進的管理方法。海光自2012年開始就推行精益管理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也轉變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將貫穿海光制造的未來之路。
精益管理在海光還需要持續發揚,雖然每年在成本上取得不小的進展,但整個深度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加固。精益管理主要以效率提升和減少浪費為主要的管理手段,但在品質提升上還有一定的不足。雖然JIT(準時化)的柱子保證了效率,JIDOKA(自働化)的柱子保證了品質,但對品質的過程管理和風險控制還不足,恰恰六西格瑪對過程的控制和風險管理有明顯的優勢,正好彌補了精益管理中的不足。未來海光制造的致勝之一便是精益管理與六西格瑪的結合即精益六西格瑪管理模式。
精益六西格瑪管理需要的是信息對稱平臺,所有的過程控制都是可以用數據測量和驗證的。建立大數據平臺,從市場信息到計劃采購信息、物流配需信息、生產制造信息、品質異常信息、設備綜合能力信息的流通和運作的大數據信息平臺便是未來海光制造的致勝之二要素。
海光制造致勝的之三因素便是精益管理自働化和生產自動化的相互兼容和運作,自動化即工業機器人的導入將是未來取代人工成本的不二之選,而精益自働化則是保證自動化品質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
……
當中國制造遇上工業4.0,當海光制造遇上工業4.0,當我們遇上工業4.0,未來的路充滿新奇,充滿挑戰,但相信海光制造在我們這個團隊的努力下必將呈現另外一片輝煌,因為我們趕上了工業4.0,我們做好了準備。
——精益管理 馬進雄
2015-05-25
深圳市海光電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TEL: 0755-29516320 , 0755-29516310
Email:xjw@haiguang.cn FAX : 0755-29516335